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大学英语 II》

发布者:  时间:2024-05-09 10:54:05  浏览:

开课学院: 外国语学院制作人: 刘舒琳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II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金融工程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开课年级

大学一年级

课程性质

综合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64 学时

一、课程简介

1、教学背景

《大学英语II》共计64 学时,延续《大学英语I》的体系,通过对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语言基本功。引导学生辨别多元视角、对比不同文化、深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课以“Romantic Stories & Chinese Romance—浪漫故事以及中国式浪漫”为单元主题,通过Text AThinking of You(想着你) 及Text B Qixi: The story, Past andpresentofChinese Valentine’s Day (七夕:中国情人节的传说、过去与现在)两篇阅读文章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拥有浪漫爱情以及中国式浪漫,掌握浪漫爱情相关词汇和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归纳或演绎推理。

2、学情分析

1) 语言能力:教学对象为本校一年级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化较大,深层解读文本和语篇分析能力较弱,写作缺乏条理性,输出内容缺乏内涵。

2) 对策1:循序渐进的任务引领式教学,适当降低难度,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了不同难度的任务,适当改变教材练习的难度。

3) 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约半数学生能积极互动,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少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弱或分析本身缺乏兴趣,课堂上配合的热情 不够,少数同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4) 对策2:采用多手段教学方法,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多运用情景对话、分组讨论比赛,结合小视频、电影,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训练轮换进行,避免枯燥和疲劳感。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提升自信心。

5) 思辨能力:学生有一定的思辨潜力,通过运用各类信息检索手段,可以完成对语言信息材料的筛选与加工。其分析深度、广度以及对各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还有提升空间。

二、案例基本信息

案例1名称:Is love a required course in college? 恋爱是大学必修课吗?

案例2名称:两情若久长,何虑万重山----当莎翁遇上中国诗词

1. 对应章节:Unit 2 Romantic Stories &Chinese Romance

2. 课程讲次:Book2-Unit2-第1讲

三、案例教学目标

l 知识目标:

1.理解本单元主题,了解浪漫爱情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2.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并探讨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

3. 理解、掌握本章节的重要词汇。

l 能力目标:

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

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

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职业能力: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l 价值目标:

学习精神:培养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素养。

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黎和认知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质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案例思政教学目标

递进式层次

思政要素

(一级目标)

思政要素

(二级目标)

教学方式载体

个人素养

语言能力

响应国家对外开放需求,锤炼新时代人才赋能。

优美中外诗词鉴赏,掌握爱情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子、语篇

学习精神

学会表达、交流、沟通,培养自主学习精神与意识

在讨论爱情相关诗词等交际场景中的语块作用

社会服务

批判思维

培养不同视角看待事物,学会反思

学生正确理解“爱情”的内涵,树立正确婚恋观。通过对爱情的全面而多元化的理解,找到提升个人婚恋观的正确途径。

创新意识

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

校园爱情可以成为两人共同进步的动力,爱情所着眼的不限于感情、成熟的爱情更注重自我发展以及两人智识层面的融洽。

合作能力

团队协作完成既定小组任务

了解小组活动中同伴互评的重点及其注意事项

国家发展

文化自信

理解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同一主题的不同阐释

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爱情观,通过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中国式浪漫观念的发展。

实施过程

(一)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本课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课前主题导入环节,课中主题讲解环节,课后主题外延环节。

1. 课前主题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主要设计在课前小组进行调查报告和小组讨论。主要围绕:教师分享“人民日报:恋爱是大学必修课吗?”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分析文中恋情的成功之处。

http://www.edu.cn/edu/gao_deng/zhuan_ti/gxyx/201608/t20160823_1441754.shtml

以50个人的授课班级为例,选取小组,就相关话题在班内进行以小组调查,将调查分析研讨进行汇报上传到 U 校园或WeLearn 上。引导学生对爱情有一个客观理性认识。

2. 课中主题讲解环节

在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对“To the Oak Tree”,“鹊桥仙”以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Sonnet116”赏析感受中外诗词对爱情这个主题的不同表达,在中国用婉约浪漫的仿词向爱人表达莎翁式的忠贞爱意和甜蜜赞美,清新脱俗、不流于形,何乐而不为呢?并请做模仿朗诵。提及爱情,人们常用疯狂(crazy、madness)等词去描绘形容,甚至觉得爱情令人痛苦(woe)、心痛(heartache)、心碎(heartbreak)。在基本理解和掌握语篇大意之上,运用相关词汇表达(“topic-effect-cause-suggestion ” structure)请学生自己创作英文三行情诗,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3. 课后主题外延环节

此处根据学生对文章主题熟知程度和语言技能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请学生讲述自己现实生活中婚恋观,例如:blind love,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 non-marriage doctrine, and so and, 通过对爱情的全面而多元化的理解,找到提升个人婚恋观的正确途径, 增强学生逆商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二)教学方法

本教学方法主要以课上头脑风暴+你画我猜+小组讨论(启发式和小组合作教学)、知识探究(探究式教学)、课后小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等组成。

头脑风暴,根据谚语汉语,将英文谚语断句进行匹配,以抢答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爱情的表达。你画我猜,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请2位学生到讲台上通过肢体语言比划,让剩下的学生来猜这个词语、成语、谚语或歌词(这些词句可以是英文词句,如:Childhood sweetheart青梅足马、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Fall for sb. Over time日久生情等)先猜出来的小组获胜,换下一组,以此类推。小组讨论,讨论中英文两种语境中西方文化对于爱情观的差异。知识探究,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和总结文章内容。就新闻事件“blind love”“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等为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引导学生思考爱情的要素是什么?小组任务,以创作英文版“三行情诗”为主题,完成小组主题创作任务,并引导小组学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教学采用“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或需求为导向。OBE理念注重成果导向教育,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角度出发。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活动搭建脚手架,逐步促成产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对恋爱有着懵懂的憧憬和期待,校园爱情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话题,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恋观,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正确对待感情挫折,不在爱情中失去理智,在爱情的道路上不走或少走弯路,让校园爱情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为主,采取师生打分和学生反馈两种方式进行。师生打分主要侧重学生对于课堂思政活动环节的参与度和完成度,以及小组演讲展播后的;学生反馈主要侧重学生是否通过课程思政部分学习在思想上、情感上、素养上对压力的重新思考和理解。

六、教学成效

此课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课前阅读,讨论,承担小组主题展示等活动的参与性增强。学生增强谈论爱情婚姻、面对失恋等相关话题的英语能力。满足了学生对知识更新和知识运用的诉求,提升了学生思辨能力,即:正视爱情,理性看待爱情,分清事情轻重缓急,规划好不同阶段的学业和人生。最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即,保持身心健康,增长知识见识,树立正确婚恋观,提升综合素养。

七、特色与创新

1)在教学内容上,深挖教材,找准结合点,依据教材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补充,运用微视频、图片、音频等多 模态技术将补充的语料融入英语教学,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有意义。此案例课程以第二单元“Romantic stories &Chinese romance”(浪漫故事以及中国式浪漫)为例,结合课程思政元素,构成“OBE理论下双任务驱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将双任务,即主题外延“中国式浪漫”主题诗歌创作+“Blind love时事新闻”的线上讨论,和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更好的完成了课程思政元素与语言技能相融合,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方式上,创建线上和线下外语混合式教学新生态,线上利用超星学习通、U校园以及WELearn等学习平台以及动画、音频、图片、文章等,线下丰富课堂活动,从单一因素转向多维因素,遵循听、说、读、写、译并重和“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设置情景、发布任务、提出问题、发起讨论,学生进行相应的话题演讲、讨论、辩论和戏剧表演等。此案例课程将趣味游戏(头脑风暴、你画我猜等)带入学习活动,便于实现隐性思政育人效果。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人们也不吝用大量的妙语佳句描绘爱情的华章。通过诗歌赏析,让心灵徜徉在诗的韵味中,感受字里行间的浪漫与温情。在创作英文三行情诗活动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对于爱情美好憧憬、对于友情维护珍惜、对于亲情心怀感恩,从小爱到对家国的大爱的一系列作品。通过游戏而非说教的方式实现了隐性思政教育。

学生成果展示:

3)在教学评价上,本课程采取多元评价体系,思政融入线上线下教学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重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展示进行评价,并形成电子材料并存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