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II》课程组在香远楼314召开了“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大外一教研室主任、课程组负责人邹晓燕主持,大外一全体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
首先,课程组负责人带领大家先学习了《关于开展 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建设的通知》。然后,邹晓燕提出了《大学英语II》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本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综合教育必修课,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所以,课程设计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围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总要求、总目标,掌握英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构建文化认同和建立文化自信。

邹晓燕认为,《大学英语II》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分三个层面:第一,传授语言知识。课程应注重语境对语言学习的关键作用,创设思政语境、增加思政例句,通过治国理政金句、中华传统名言警句等内容,扩展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第二,增强文化领悟。课程应聚焦时代发展、国际形势、中国动态,并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江西地方文化(如浔阳文化、客家文化)知识解读,通过文化对比剖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时期使命格局,培养思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第三,塑造思维视野。课程要通过语境构建、内容拓展,以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帮助、支持本科学生成为一流的应用型人才。
然后,大家集体讨论了《大学英语II》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建设涉及的单元主题及思政话题,精准课文主题与思政内容融入点。胡芳老师提到,结合养生、运动等帮助学生认识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刘舒琳老师讲到,纵观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自己探究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程维娟老师提出,为了让学生明白教育的意义,要对比古今中外的教育理念,探究教育的根本,明白数字教育的趋势和挑战。李丹老师提到,在旅行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不仅探索新的文化,而且做到开阔视野,提升认知。范小田老师认为,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交网络环绕的环境,思考人生,如何战胜社交媒体而不被奴役。
最后,课程组负责人根据《大学英语II》不同章节布置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任务。课程组将于3月15日前收集本课程不同章节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报送给外国语学院党委第一责任人,由第一责任人对案例内容审核确认后,上报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库,供本院教师学习及全校交流。
《大学英语II》课程组供稿
审核:邹晓燕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