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首页 > 学科建设 > 正文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II》课程思政文化实践教学调研

发布者:陈红/图文  时间:2024-04-23 10:05:23  浏览:

2024年4月20日,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II》课程组开展课程思政文化实践教学调研,目的地是庐山市,任务为调研国家非遗——金星砚制作技艺。 外国语学院“小浔英语说”工作室成员一行9人随同进行文化实践教学调研活动。

“小浔英语说”工作室人员是由外国语学院教师和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组成的团队,旨在通过地方传统文化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传播地域文化的能力。本次活动是《大学英语II》课程组暨“小浔英语说”工作室负责人邹晓燕组织的第二课堂拓展任务,目的是了解非遗文化,学习工匠精神。

图1:师生团队与李平寒馆长合影

首先,师生团队前往庐山金星砚博物馆调研。为了给同学上好这堂实践教学课,博物馆馆长李平寒凭借30多年的非遗传承经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讲解了金星砚的石品、石质、历史、制作流程和技法等,带领着同学们深度探索国家非遗。在李馆长的带领下,师生们看到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活”了起来,了解到每件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及文化内涵。

图2:李平寒馆长在给师生介绍金星砚及其雕刻技艺

随后,金星砚传承人李平寒还带领师生参观了他创办的“金星砚研学馆”,让大家深入地了解了庐山金星砚的历史和文化。

图3:师生考察金星砚研学馆

之后,师生前往“中国制砚大师”姚盛清的“砚雕馆”,拜会国家级非遗项目《金星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姚盛清。他将制作技艺概述为砚雕的“五性”原则并发表论文,推动了金星砚雕艺术的发展。在制砚作坊中,他一边制作,一边详细讲解了从选材、整形、制坯到雕刻和打磨的整个过程。

图4:师生团队与制砚大师姚盛清合影

师生们认为,非遗传承人用精益求精的执念浇筑金星砚厚重的生命底蕴,他们的故事彰显了“心在一艺,其艺必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返校后,学生们撰写金星砚及其传承人相关文案,翻译文稿,制作视频,传播优秀地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小浔英语说”工作室供稿

审核人:邹晓燕 王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