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制作人:熊辉、吴蔚芸
课程名称 |
高级日语II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日语 |
课程类型 |
专业课 |
开课年级 |
2021级(本科生三年级) |
课程性质 |
必修课 |
课程总学时 |
96课时 |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本课程将课堂的教学重点从大学一、二年级的词汇、语法、句型的学习和掌握逐渐过渡到分析文章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掌握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旨在通过将思政内容与讲授内容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进行中日间跨文化沟通交流。同时,通过对语言及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基于跨文化沟通基础上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日本的国情,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采用课堂形成性评估教学法,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结合学习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和价值观等。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15%)、期中(15%)和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的依据为课堂表现(文章翻译、 问答互动等)及作业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多媒体平台使用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试卷的得分。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世界中の日本語》
2.对应章节:第一課
3.课程讲次:第1周,第一課(1-2课时)
三、案例教学目标
案例总体教学目标:本次课主要讲解重要词汇7个,复习重点语法5个,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话题讨论和语篇分析讨论环节提高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素质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本课在授课过程中导入汉语的现状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一内容,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了解汉语与日俱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效果。
知识目标:本课向学生传授日语语言知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通过传授日语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日语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具有大纲规定的词汇量,能够独立阅读和分析文章,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际和思维,并具有一定翻译和写作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师生互动的语言教学活动和语言知识的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日语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四、案例主要内容
本课的教学时长为2周,2学时。第一课时侧重于“孔子学院”话题的导入,第二课时侧重语言国际地位的分析。本课题目是“世界中的日本语”,主要内容是分析探讨日语的现状以及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和功能等,在授课时当讲到日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时,作为对比,以我国在国外推广的“孔子学院”为例导入汉语的现状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一内容。
五、案例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时长为2周,共 2学时(45 分钟/学时)。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周(1-2课时) |
教学环节 |
目的 |
时长 |
1. 导入:介绍本课学习目标 |
导入 |
2 分钟 |
2. 思考与讨论: 汉语的影响力 |
启动 |
8分钟 |
3. 理解孔子学院: 观看孔子学院介绍VCR进行话题讨论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许多孔子学院的授牌挂牌仪式都有国家相关领导人参加,2009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参与挂牌仪式的就有3个,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教学平台。 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
讨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 |
15 分钟 |
4. 学习本课内容: (1)单词:用日文解释单词 (2)文法:总结类似语法的适用场景不同 |
中日互译的提问方式进行听说译的练习 |
30分钟 |
5. 完成所授内容课后对应习题 |
巩固 |
15分钟 |
6. 知识拓展:文化、社会相关内容拓展P8 |
拓展 |
15分钟 |
7. 布置任务: 使い分けの分析P18 |
后续 |
5分钟 |
六、教学反思
(一)利用学生熟知的实例开展课程思政,切忌干巴巴的说教。课程思政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采取恰当的讲授方式,而不能直接将观点强加于学生。在讲授过程中,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水到渠成地受到教育。
(二)深入挖掘思政素材和资源,避免简单比附。教师要在素材、资源中发现思政因素,二者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讲到某处,稍一点拨,学生就心领神会,不需再做过多的阐释。
(三)课程思政要有盐融于水的效果,将思政因素融入课堂讲解内容之中,不露痕迹为上。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