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间:4月12日(周五)下午2:30——4:30
二、 地点:香远楼三楼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
三、 学术报告题目:认知语言学:科研能力提升利器。
四:王馥芳教授简介:
女,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词典学、语言哲学和社会文化研究。
社会兼职:上海辞书学会理事。自2003年起,被聘为中国语言学/汉语/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辞书研究》特约撰稿人。曾为中国辞书学会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
主要学术科研成果:1998年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委项目1项、上海浦江人才计划1项、横向项目1项。
出版专著4部:《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判》《大型双语词典编撰特性研究》(合作)《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及《认知视角下的句法变异》。
参与《英汉大词典》第二版的修订编撰工作。
在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中国外语》《辞书研究》《外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报》和《社会科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在《新民晚报》等刊物上发表随笔10余篇。
主要学习经历:199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获英语语言学博士学位。2004年到2006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工作,合作研究导师为章培恒教授和陆谷孙教授。2007年到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访学,师从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Gorge Lakoff教授。
五、讲座主要内容:
将从语言哲学研究的转向,即从语言本体论转向语言思想主题论,阐述了认知语言学兴起的理论背景、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贡献;引导大家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学科本质、核心议题和主要思想;简要描述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原型理论对提高深度思维力的积极效应;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理论实践价值。强调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提高深度思维力,有利于破解教学科研中的拦路虎。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来解构科研能力的本质,解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等,结合实例阐述如何提高课题申报的命中率。
温馨提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建议大家提前阅读相关文献(强烈推荐教授的力作: 《认知语言学反思性批判》,王馥芳著,201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京东、当当、亚马逊等上均有。福利推送:近期有国家级、省级课题申报的老师可以把立项申请书发到王教授的邮箱:wangfufang2013@126.com,教授将在4月12日的讲座中作为实例修改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