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红色访谈】初心不改看今朝——访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

作者:夏玲英/文 红色访谈第一小组/摄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09:14浏览次数:


“1927年7月中旬,叶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为‘东征讨蒋’前锋来到九江……”在九江市区庐峰东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内,一座石碑上记录着这样的文字。这里是叶挺第二十四师指挥部旧址——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10月27日, 红色访谈第一组学生代表王竹卿、夏玲英、孔子文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媛媛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江西省九江市庐峰东路寻访叶挺第二十四师指挥部旧址——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学生代表面碑而立,聆听红色故事。


叶挺第二十四师指挥部旧址——八一起义策源地纪念馆


历史的镜头向他们展示了在这栋老别墅下,酝酿的那场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八一南昌起义。由于这栋洋房与八一起义的提出、酝酿到最终决定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九江成为了八一起义的策源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三个月后,汪精卫在武汉也确定“分共”计划,发布“宁可错杀一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屠杀令。蒋汪相继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决定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7月12日,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作为“东征讨蒋”部队的前锋开抵九江,师部驻九江圣约翰中学(现解放军第171医院院内)。7月下旬,周恩来、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聂荣臻、叶挺、贺龙、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和重要军事干部,先后在九江召开三次重要会议,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讨论、酝酿、确定举行南昌起义,为起义制定了政治纲领、组织章程;决定了叶挺、贺龙部队的军事行动计划;经中央批准,把起义推进到实施阶段。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忘却。历史的车轮驶过九十余载。如今,庐峰东路风光旖旎,花红草绿,大树参天,高楼比肩。欣赏江水城中流淌、行人沿河漫步,再注目碑体上的累累裂痕,面碑而站的青年们若有所思。


聆听老师讲解


“同学们,我们刚刚对八一起义策源地的纪念馆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参观,这幢建筑物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在这里却发生了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所熟知的南昌起义是在南昌发生的,然而南昌起义的酝酿、决定、准备都是在九江进行的。所以这就是历史,历史是有很多偶然性和必然性组成的,这众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指导老师文媛媛为同学们讲述了纪念馆背后的红色故事,“希望大家通过寻访红色遗址,能够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的这种无惧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转化为指引青年大学生克服成长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从而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小组成员合影留念


影响潜移默化,教育掷地有声。通过寻访红色遗址,学生代表们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们接连上前畅谈感想,表明愿意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和志向。学生代表孔子文感叹道:“青山处处埋忠骨,碧水深深伴英魂。岁月悠悠,枪林弹雨早已远去,但先辈留下的印记永不磨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紧跟前人的步伐,勇挑重担,牢记使命。”


活动除了学生“编队”参加,还吸引了“编外”人员,有周边锻炼的市民,有附近楼盘的工人,他们也听得入神。这片90多年前革命先烈挥洒过热血的土地,如今正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劲步伐。


通讯员:文媛媛   审稿人:郑小东

责编:李金玲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
Baidu
map